订书针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订书针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外汇资产支持企业出海

发布时间:2021-01-25 10:21:45 阅读: 来源:订书针厂家

外汇资产支持企业出海

除外汇储备和主权财富这两类之外的“其他外汇资产”可用于一些战略性目的,这方面早有先例,而目前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具体操作上,应以资产安全性为前提,在支持优势本土企业通过国际化做大做强的战略性目标与实现国家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收益性目标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这就要求目前已正式运营的“外储委托贷款”模式继续优化,以更市场化的方式将银行“捆绑”进来,并限定资金额度,提高透明度。  其实,更理想的介入模式是股权投资———即以外汇资产成立专门投资基金独立进行商业化运作,与强势本土企业合作进行重大境外投资,具体投资阶段、参股方式、持股层次、退出形式等可以相对灵活,参与其中的外汇资产也将获得可观收益。从宏观上看,这种模式也有助于解决中国外汇资产整体上股权投资比重过低的问题。  中国外汇资产的战略性运用早有先例,最经典的莫过于2000年代中后期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通过不良资产剥离和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而为改制上市奠定了基础。“好钢用在刀刃上”——— 关键性的外汇注资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这一部分商业银行股权也成为中国外汇总量中最优质的资产,每年向中央汇金公司(仍为中投公司子公司)提供大量投资收益,成为中投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  目前,中国外汇资产战略性运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借助国内市场的高速发展做大后,中国本土企业急需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做强。无论是在高度竞争的产业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制造业企业,还是在具有垄断性、受政策保护的产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服务业和资源类企业,国际化都是其竞争力提高的必由之路。从现状看,部分中国公司已经通过积极的海外投资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但总体而言,企业国际化仍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短板”,亟须加强。无疑,在“走出去”的战略框架下,用国有外汇资产对企业国际化投资和运行提供金融支持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外汇资产的战略性运用必须以资产安全性为前提,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上也不例外。在提供必要金融支持的同时,必须对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充分的认识:这其中既包括企业国际化自身的风险因素,也包括相关信贷模式所蕴含的风险。具体风险因素可能来自海外投资和商业运营过程中,如外部经济、金融市场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来自相关的道德风险和寻租行为。对国家外汇资产而言,融资运作不规范或企业海外投资失利都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所以,动用国家外汇资产对企业国际化提供支持,不仅涉及“走出去”等政策性问题,更关乎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与对企业海外投资的一般性信贷支持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应在国家外汇资产管理的框架内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的规定,以确保资产安全性,并兼顾战略性和收益性目标。具体而言,对支持范围和方式必须明确界定。前者涉及行业、企业和项目等层面的标准。行业和业务领域方面,发改委、商务部、进出口银行等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鼓励境外投资、给予信贷支持的条件,提供了一个“选择性支持”的框架。  在支持对象的选择上,原则上应仅限于所谓“冠军企业”,亦即那些已经在国内相关行业取得领先地位、在国际化方面具备很强实力和巨大潜力的企业。在所有制方面应尽量做到政策的“中性”--对不同类型本土企业一视同仁,支持范围不仅限于大型国有企业等“国家队”成员,也应关注那些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民营企业。项目层面,应专注于具有良好收益前景的大型商业性(相对于政策性而言)项目,其中既可能是境外绿地投资项目(创建跨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也可能是对外国优秀企业或优质资产的收购兼并。强调商业性,有利于避免国家外汇资产运用的非经济倾向。  在实施方面,具体业务模式必须审慎设计,以确保在资产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支持“冠军企业”国际化投资运营的战略性目标与国家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收益性目标两者之间的平衡。很明显,这两个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能否兼顾关键在于盈利模式和风险关系的界定。  目前已正式运营的“外储委托贷款”模式打通了外汇储备与企业国际化的资金需求,是外汇资产战略性运用方面的积极尝试。今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其下属的储备管理司(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内部成立了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此举实际上将2010年就开始实质性运作的外储委托贷款业务公开化、市场化、制度化了。该业务模式开始仅限于政策性银行,主要针对大型发展融资项目,很多具有政府间合作的性质;作为最主要的合作对象,国开行截至2012年底的2245亿美元外币贷款余额中,据估计2/3以上的资金来自外汇储备。现在,商业银行也参与到该业务中来。更为重要的是,具体业务范围也向商业性项目扩展。随着业务模式的明确以及合作范围的扩大,以“外储委托贷款”模式运作的外汇储备总规模将继续扩大。  “外储委托贷款”模式的本质是外储管理当局贷款给企业,而具体业务由银行作为中介进行操作。低于市场融资成本、但高于“无风险”外国政府债券收益的利率水平设置为管理当局、银行和企业三家共赢提供了可能。虽然利率较低,但风险因素仍然不可低估——— 特别是对国家外汇储备而言。按照现行的一种业务模式,委托贷款作为表外业务并未给银行带来风险,而贷款业务风险实际上由外汇储备承担。另一方面,外储管理当局自身并不具备贷款业务能力,相关贷前、贷后的业务流程必须依赖银行。由于银行可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代理费,可能会有盲目扩大业务规模的倾向,而缺乏严格控制业务风险的动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储管理当局和银行之间风险关系的“错位”。  因此,必须对这一模式进行优化。应避免作为单纯中间业务的情况,尽量把银行“捆绑”进来,由其作为外汇借款主体,然后转贷给企业。相应地,银行承担贷款业务的全部或部分风险,也可获取较高的业务收入。其次,应将支持范围限于前述强势企业,这样既有助于控制风险,也有利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另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应进一步市场化,可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优化合作伙伴的选择,并强化对合作机构的资质管理。最后,应明确限定“外储委托贷款”业务的总额度和年度规模。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毕竟只是中国外汇资产的一种战略性运用;因此,应从国家外汇资产管理的大局出发掌控尺度,限定规模。与外汇资产管理的其他领域一样,透明度的适当提高将有助于规范运作。  其实,相对于贷款这种间接介入模式,更理想的还是股权投资这种直接介入模式。具体而言,可成立专门的投资基金,与强势本土企业合作进行重大境外投资,特别是对同行业海外优秀企业的收购兼并。具体投资阶段、参股方式、持股层次、退出形式等可以相对灵活,也可采取债权和股权相结合、可转换的交易结构,并通过各种风险管理手段保障投资安全,参与其中的外汇资产也将获得可观的收益。从宏观上看,股权参与模式也有助于解决中国外汇资产整体上权益投资比重过低的问题(参见本系列第3篇).  在制度安排上,可以采取单一基金模式,也可采用按行业或区域划分的多基金模式。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将一定规模的资金从外汇储备中分割出来,设立一支集中管理的“中国企业国际发展基金”的方式似乎比较理想。该基金将以扶持本土优秀企业通过国际化成长壮大为宗旨,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特别是指向重要的大型发达经济体。这与已运作6年的中非发展基金和正在组建的中拉合作基金明确的地域限制和较强的政策导向存在明显不同。  近几年,中国外汇资产管理领域一直传闻不断。有的成为现实,如“外储委托贷款”模式的推广;有的则仅仅是“传说”,如若干新投资单位的设立或对某国有控股公司的注资。这体现了外汇资产管理的创新和探索,但也反映了相关法律依据的缺失。从根本上,应将现有外汇资产总量按合理的比例划分为外汇储备和主权财富,分别进行管理,而两者之外进行“战略性”运用的部分则划入其他外汇资产(参见本系列第2篇)。很明显,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这部分外汇资产属于“其他外汇资产”范畴,应以基金形式独立进行商业化运作。梁国勇(博士,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本文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河北定做棉服厂家

河北工作服设计款式

天津冲锋衣订制价格

河北工作服公司